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造成「肩不舉」風濕,是困擾中國人數千年的症狀,遠從《黃帝內經》及《針灸甲乙經》就已經探討這個症狀,所以類似的名詞非常多,在古代屬於「痹證」範疇。
肩痛並不限於五十肩,一個人可能在20歲時就出現短暫肩關節痛,肩關節痛也不會單一出現,常常會連到背後及肩胛,出現「背痛」,也會延伸至上臂,出現「肩臂痛」,這可以從從經絡來輕鬆理解。
依照慣例,要探討肩關節痛,就一定要先理解通往肩關節的經絡有哪些?事實上所有手部的經絡,全部都通往肩關節,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出位置,所以這6條經絡只要其中有一條長達數十年經絡氣血阻塞,就有可能造成五十肩,這樣分析是不是很簡單呢?
通過肩關節的經絡其實相當多且複雜
既然如此,在50肩出現的前30年,也就是在20歲的時候,最容易出現哪一條經絡異常,而出現肩關節痛呢?答案有3組:
一、太陽經(小腸與膀胱經)
太陽經(小腸經與膀胱經)是最容易阻塞的經絡,甚至從不到10歲就開始阻塞,原因很簡單,任何人只要從人生第一次感冒開始,太陽經就會開始阻塞。因為依照漢朝《傷寒論》的描述,外感傷寒首先就是入侵太陽經。
太陽經守護人體最重要的背部與心臟
從上圖可以清楚看出,太陽經守護人體最重要的背部與心臟,所以當太陽經異常時,所有畫紅線的位置都會疼痛,就是上下臂、肩關節、肩胛骨、整個背部,這樣理解就很容易了!
由於太陽病會自動痊癒,所以20歲的小毛頭並不在意,一直到30-40歲時也不太理會它,不知不覺地,這些經絡上面的肌肉、筋膜已經開始出現沾粘!到了50歲的有一天才發現,「咦,手怎麼突然間舉不起來了呢?」
二、大腸、三焦經虛證
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發現,三焦經與大腸經是好兄弟,能量是經常一起連動的,而且經常都是實證。然而,有一定比例的人這兩條經絡出現虛證,這對肩膀關節而言絕對不是好訊息。
三焦經與大腸經虛證時,很容易出現肩頸酸痛
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?其實也與感冒有關,這可能就是傳統中醫說的「溫病」,發生在每年的初春期間最嚴重。整個寒冬累積深深的寒氣,在天氣變熱的時候散發出來,這時候就會出現感冒症狀。
由於通往肩膀的三焦經與大腸經氣血嚴重不足,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肩頸酸痛,肩關節痛就難以避免了!
三、手三陰經(肺經、心經與心包經)同步虛證
許多雲端中醫的會員都發現,他們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之後,出現手三陰經(肺經、心經與心包經)一起出現虛證的現象,這還不只出現一次,而是常常出現,這明顯代表這三條經絡氣血長期都阻塞了。
手三陰經(肺經、心經與心包經)虛證,天氣愈冷機率愈高
這種經絡現象出現的機率,也是天氣愈冷機率愈高,所以通往前側的肩關節部位,在冬天有一定比例的人氣血是明顯不足的,很容易出現肩關節痛,同時出現胸悶、胸痛、心臟痛,甚至有可能心肌梗塞。
基於上述,如果從中醫「外感六邪」的角度來看,五十肩是因為體內受到「風寒」或「濕氣」,造成體內經絡長期阻塞,經筋(肌肉)缺乏濡養,醞釀累積非常、非常多年之後才出現嚴重沾粘,導致手舉不起來的一個結果。因此有一些中藥專門透過去時風寒與濕氣來改善肩痛(例如:二朮湯、羌活勝濕湯)。
從中醫經絡立場看五十肩,要累積很久的時間才有可能形成
若從中醫「臟腑氣血」的角度,五十肩是因為長期疲勞造成氣血不足、脾胃虛弱、肝腎兩虛…等等五臟六腑不協調,醞釀累積很多、很多年之後,造成通往肩膀的經絡與經筋全部不通(氣滯血瘀)!因此有一些中藥專門透過補氣、補血、補肝腎、去瘀血來改善肩痛(例如:八珍湯、六味地黃丸、身痛逐瘀湯)
直接探討五十歲的經絡現象
以上都是會造成肩關節痛的經絡現象,既然這裡探討的是「五十肩」,那就直接觀察50歲的經絡現象,不就最簡單且直接?以下經絡圖,就是50歲以上的人,最常見的兩種經絡型態。
50歲以上的人,普遍腳部經絡能量不足
從50歲以上的經絡圖上可以看出,全身幾乎沒有一條經絡是正常的。簡單一句話形容:許多人在50歲以的人,不論是從經絡或是經筋(肌肉)角度來看,肩膀部位簡直就是慘不忍睹,亂成一團!
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糖尿病患者得到五十肩的機率高於常人2-4倍。8成的中風患者會出現肩膀酸痛,許多五十肩患者到醫院才知道,原來自己有心血管疾病,甲狀腺疾病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現五十肩,不少肝膽發炎患者也會出現右肩痛。
很巧的是,以上兩種經絡型態,經常就是糖尿病、甲狀腺機能低下或亢進、帕金森氏症、中風、高血壓、肝膽疾病患者的經絡體質型態。
許多閱讀過其他雲端中醫醫文章的讀者都知道,經絡之間彼此具有對應關係,因此腳上的經絡異常,也會影響到手部,這就是為什麼50歲以上的人更容易出現間關節痛,甚至全身其他部位的疼痛。
許多讀者看到這裡會說:「鬼扯蛋,腳的經絡怎麼可能與五十肩會有關係呢?」其實很多中醫高手都知道,腳上有很多穴道都治療肩膀痛是神效!
例如:胃經上的「條口穴」、膀胱經上的「金門穴」、董氏奇穴的「腎關穴」(肝經、脾經、腎經皆有可能)…等等,這都是位於腳上的穴道,所以腳的經絡異常也會造成五十肩。
位於腳上的穴道,竟然也可以治療肩痛
腳的經絡全部異常?這可不是一件小事!因為就中醫理論而言,腳是人體的根本,腳的經絡生病了代表全身都有病。因此,真正要擔心的可不是五十肩,而是更多背後潛在更多疾病的可能性!
某雲端中醫會員回憶說,他的朋友Kevin約在1997年得到五十肩,果然是在大約50歲的時候出現,當時透過經絡檢測之後出現「上實下虛」的經絡現象。
Kevin除了手舉不起來之外,還有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、輕微膽結石、乾眼症、睡眠障礙(夜間容易醒來)、夜間頻尿、慢性疲勞、全身疼痛、爬樓梯會喘…等等,狀況還真的蠻慘的!
他當時去中醫診所推拿、針灸、吃中藥,效果都不明顯,也試著去復健科去作復健,效果也是有限。最後他去醫院打了一針。Kevin當時說:「真的,肩膀打了一針之後就不痛的!之後經常作一些復健運動,1-2年之後就忘了五十肩的存在! 」
對Kevin而言,五十肩是消失了,但是其他的症狀依然存在!所以五十肩原來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,下面蘊藏著無限深奧的疾病秘密。真正要注意的下面龐大的潛在問題。
五十肩只是冰山的一角,冰山下蘊藏的疾病才是重點!
對現代醫學而言,在乎的就是手不痛,肩膀可以舉起來了,這就是「康復」或「痊癒」了。因此現代醫學治療方法千篇一律,一針見效!但是站在中醫的立場,可不是這麼簡單!
若真要探討五十肩的成因,從中醫的經絡、穴道、經筋肌肉沾粘、外感六邪、臟腑氣血…等等角度來探討,大約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,而現代人思維方程式是:「你不要跟我說這麼多啦,我可沒時間聽,你趕快給我不痛,手可以舉起來就好!」所以二話不說,當然是打一針最快囉!
一個聰明且善於養生的人,罹患「五十肩」時如果可以將經常觀察解拍打相關經絡(下文有提到),讓經絡疏通,同時努力養生,讓這些紊亂不堪,嚴重異常的經絡恢復正常,不但可以預防五十肩再度復發,更可以預防許多的重大疾病。
誠如本文在最前面提到,其實也只有2-5%的人會得到五十肩,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平時在發現自己得到風寒、體內經絡臟腑不協調時就開始養生,除了不會得到各種慢性病外(三高、心臟病、癌症…等等),更不可能得到五十肩。與其研究如何運用中醫治療五十肩,還不如研究運用中醫預防五十肩,還來得更有意義!